质量管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经常是浸泡多年而其实根本没有真正了解到其中的真意。如果我们想要真正成为一家无困扰的、预防为主的公司,就需要每个员工都真正了解质量的内涵。
如果你们公司的质量管理人员还抱着“质量是检验出来的”这种的思想,那么你们公司的质量管理的思维模式大概还停留在一百年前。但毋庸置疑的是,检验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检验的目的是什么?
检验是为了不检验而检验。这话看似拗口,但却折射出质量人的终极追求。曾经有做质量管理工作的人这样开玩笑地说“做质量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最后把自己开除掉,因为如果人人都是检验员,人人都是质量管理者,那就没有必要单独设立一个质量部”。
这就好比如说军人失业就不会有战争,医生失业意味着疾病消亡一样。我们需要抱有这样美好的愿望,或者把它当做一种追求。
但可惜的是,很多的工厂企业,只是把质量管理等同于质量检验,甚至直接把质量部称之为质检部,将质量部门的功能阉割化。质量部门每天面对着一堆的“尸体”一筹莫展,对如何改进和预防不良事故的发生却无暇多顾。此情此景常引以为憾事!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ISO9001是个好东西,但是从没有说哪一家公司因为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就能变得“高大上”了的。那么又是为何质量管理体系会处于这样一种客户不信,管理者不屑,员工不解的地位?其实总结来说就是:体制问题。
但即便是如此的不堪,每家公司仍然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乐此不疲,因为这已经超出了体系认证本身的范畴,而是上升到了面子的问题,就好像你没有体系认证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一样。至于里子,是不是对公司有所助益,是不是能增值,那可能不是考虑的重点。
2 . 通过滚动式质量内审进行自我纠偏
认真开展质量内审工作,是质量体系管理的重要环节,要能够做到审核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公司,进行自我纠偏。只有经过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善和不断改进的机制,才能解决各种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让质量体系正常运作。一般内审,基于内部的层级关系,通常不会审核管理层,其实是不对的。因为管理层对质量的处事态度直接会影响到员工对质量工作的态度。
3 . 关注质量成本让顾客满意
质量成本是评价质量管理水平的量化指标之一,工厂企业要重视提供给顾客产品的品质,还要与顾客搞好关系。虽然要让顾客满意,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质量管理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一味对顾客提出的所有要求照办,有些超出企业承受改善能力的要求,通过沟通来化解。
4 . 流程化工作规范实行追溯制度
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流程化工作规范来保证,对任何的不合格品都要查明不合格的原因,能够有效的追溯到责任人,即使不处罚,仅仅进行曝光,也能起到提升质量意识的作用。对重复出现的不合格要进行重点跟踪闭环,通过质量案例和质量分析会的形式对员工进行事实教育。
5 . 管理层时时刻刻要体现质量“大智慧”
在工厂企业的实际生产中一旦到品管部和生产部发生矛盾的时候,企业经营者(管理层)更多的希望是产品差不多就行,要以生产、销售为主。因此很多时候,企业的质量体系管理是无奈的。
虽然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体现的是张瑞敏背后的大智慧,引领海尔成为了国际化的大公司。但是真正面对产品质量的时候,却很少有看到更多的“砸冰箱”的故事,也就不难理解众多企业的芸芸众生。
质量体系管理作为制造业乃至整个企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高层的持续重视和授权,需要品质员工的持续改进,需要全组织的PDCA螺旋式质量环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真正正地使组织质量工作得到提升,质量水平上台阶。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进入了一个误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被玩坏了的质量体系认证,更不是那普通得跟营业执照一样的体系认证证书。而是按体系要求实实在在的实施和改进,更需要每个员工都真正了解质量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