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与洞见 > 方法论基础 总结精益项目失败的五个原因 来源:华昊企管 发布时间:2020-12-09 精益管理也属于项目管理的一部分,项目管理最重要的三要素:时间节点、负责人和跟踪反馈。任何一个精益项目肯定都有“里程碑”管理。但是,计划总是完美的,意外情况却总是接连不断,你会眼看着原来的计划被一个个的“拖延”,很多项目就是这么拖死的,最后人心涣散,不了了之。 解决项目“拖延”的三个方法: 1、尽量提前 如果是8个月的周期,那计划的节点必须按照6个月或者更少来设计、跟踪管理。不是说缩短计划周期就会让意外不发生,而是让意外情况提前发生,这样给企业更多的时间去处理这些意外情况。 2、发挥团队效应 精益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团队项目,当一个人放在团队中的时候,机会会激发他的表现欲望,并且集体的智慧会让企业用更加宽广的思路去处理问题。尽量合理的月总结会、周例会、班前会等可以让每个人都时刻绷紧那根弦。 3、奖罚分明 如果一个人全身心的做这件事,按时完成的概率是90%,但是如果他没有尽全力,结果就会将至30%以下。这是项目最致命的,在所有人都全力以赴的时候我们都不能确保按时完成,更何况还有人不够努力。所以,团队必须有明确的考核及奖惩制度,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全力付出。 02 缺乏“人性”领导力 员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无论什么工种,都渴望得到尊重,也渴望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很多领导却把他们看成机器设备,如果这种方式和观念不变,现场永远改变不了,你根本无法推行持续改进。这就要求领导者具备“人性领导力”,那什么是人性领导力?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重视一线员工,先生产员工,再生产产品。任何一个一线的操作者,他是他那个区域的专家,如果他现在不是,那你要把他变成专家,“冲孔专家”、“打磨专家”“车床专家”、“检验专家”、“焊接专家”... 有了现场的“专家”,下一步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作用。让每一位专家来理解什么是“浪费”、标准化生产,他们最了解生产过程及现场,他们的参与改进,是持续改进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 立体式、职责清晰的生产组织。每个工厂都有生产厂长、工段长,但是领班却不是那么多,一般每5-7人就需要一个领班,这个领班不是管理者,可以是那个工位最有经验的人,他就负责“5S”的执行,观察标准化的执行情况,发现异常,甚至在异常时能够上手解决。 工段长和厂长,要负责零件的转运、设备长期维护、解决各工位解决不了的问题,必须是从上至下的传递要求,从下向上的反馈结果和问题。 03 脱离现场 精益生产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却有着高明的方法和思想:寻找价值-理解流程-发现浪费-解决问题,然后重复这个过程,就是不断追求更好。然而此流程的根本在于“现场发现问题”。 很多精益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特别喜欢纸上谈兵,喜欢在系统里拉点数据,分析一下,就能做出一个漂亮的报告。但是结果就是对生产管理的提高起不到任何作用。 任何脱离生产现场的精益项目注定会失败。我们必须着眼于“现场”,每天必须要有2/3的时间在现场去发现问题,否则,精益项目无法成功。 04 瞻前顾后,优柔寡断 即使企业发现了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所有问题仍然会面临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人”。所有的改善,归根结底还是要改变人,他们能够接受并持续按照你的改进方案执行,决定着项目的成果。 根据以往的经验,绝大多数人通过沟通和讲解是能够理解的,但是总会有一些人极度的排斥改变,他们誓死捍卫自己的“经验主义”,拒绝改变。 这时,作为领导或者负责人,必须拿出决心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为改进的推进清除障碍。绝对不能优柔寡断,企业也许失去了一个很有经验的员工,但是你却收获了很多个能给你提供更多的改进意见,并且会持续改进的其他员工。 05 没有持续改善 精益改进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而精益文化的核心是“持续改进”。一般一个精益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之后,很多无法做到持续改进。 如果你觉得很难发现新的问题,那是因为你现在的批量和库存掩盖了很多问题,那就尝试着继续减少批量,追求更快速的流动,这样更深层次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改进! 上一篇:丰田降低成本,多用了一招 下一篇:工厂管理的三讲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