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22932766 实战型精益管理咨询专家,聚焦于企业的提质、增效、降本、创新,促进企业永续经营
精益生产咨询

有计划的设备管理,七个管理步骤

来源:华昊企管   发布时间:2023-09-26

导入有计划的设备管理的七个步骤

 

第一步:按优先权将设备管理工作排序

开始时要根据优先权排序,就像在“解决主要问题”时一样。

要找出哪些设备或生产领域占有最多设备管理的时间。比如你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哪台设备的故障频率最高?

在哪些领域或哪些设备上投入设备管理人员的工时最多?

在哪里备件的需求和易损件的消耗特别大?

由此可以排出先后次序,首先要解决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一点就是设备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员工应该就设备管理的措施达成一致。

除了排列优先权外,同时在第一步中还应该制订所谓的“设备档案”。这本设备小册子就象对于航船的航海日记一样可以记载这台设备上所发生的一切。

这个设备的小册子应包含有以下内容:

设备的基础数据(例如厂家、制造年份、订货数据等);

大修理的报告记录;

更新、改造的报告记录(例如控制、传动的改进等);

消耗趋势(例如润滑油或脂的消耗、节拍时间的变化等);

备件和易损件的记录(例如主轴轴承、滤网等)。

第二步:消灭薄弱部位

从第一步可以得知哪些设备消耗设备管理人员的工时最多,而这一步的目标就是要消除设备上的这些薄弱部位,这里也可以用到同样的方法比如“鱼刺图”。如果一个零部件磨损特别快,那么就得找出原因。通常情况下使用相对简单的措施就可以解决这些难题,比如说将驱动皮带的硬度提高等等。

第三步:建立一个信息系统

第三步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人们可以用来收集信息并做出评价的信息系统。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进行设备管理措施的计划、控制以及协调。

计算机的应用已使之变得容易、直接。但重要的是,这个信息系统应按照设备管理人员的要求建立起来。这个系统应包含有设备总体情况以及能够给出如下信息:

故障信息的传递;

设备管理的措施以及执行情况和结果;

设备管理的材料和工具如备件、润滑油及脂、工具和测量仪器;

设备管理的成本。

第四步:计划设备管理的开始

计划的设备管理是以有规律地执行检查、保养和已计划好的设备管理措施开始的,而由厂商提供的信息和通过第三步建立信息系统而得到的数据是进行这些工作的基础。你可以通过通过制订设备管理的计划例如年度、月、周、或项目的计划而组织和实施设备管理中关于检查和保养的措施。

可以把不同措施的执行日期和时间间隔填到设备管理的月度计划中。

设备管理的计划中应包括:

在什么设备上执行什么样的设备管理的措施;

什么时候并且间隔多长时间执行这样的措施。

为了降低设备管理工作的成本,除设备管理的计划之外还需要设备管理的标准。这些标准中应包括设备管理措施的内容以及工作流程:

何时应执行某项措施(例如是根据磨损状况还是时间间隔);

用什么(用什么材料)执行这项措施;

怎样执行这项措施;

谁对执行这项措施负责任。

关于设备润滑的保养标准应包括以下数据:

将被润滑的部位(什么);

加入润滑剂的方法(怎么样);

润滑剂的种类/数量(用什么和多少);

润滑周期(何时);

责任人(谁)。

第五步:设备管理效率的提高

在这一步中设备管理部门的员工将改善他们的工作流程和效率。它不取决于设备管理的开支,而应该以较少的花费达到更好的效果。

也就是说,要在执行设备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对现有的流程进行改善,而由此节省的时间可以用到执行其它的设备管理措施上。以下举几个怎样通过改善工作流程来提高效率的例子:

例1:缩短故障诊断的时间

故障原因的查找往往很费时间。通过使用诊断系统可以帮助有关人员快速准确地执行检查工作。

例2:更换备件工作的改善

修理设备的时间可以通过预装配零部件的形式来缩短。另外,生产设备旁的准备工作也可以使必要的备件更换的时间缩短。

例3:备件储存方式的改进

备件储存方式也对设备修理时间有较大的影响。只有及时准确地在现场得到备件才能使修理工作立即进行。数量众多的备件需要较大的仑储空间。如果检查过一个备件是否对多种设备适用,那么会发现备件的品种数量会降低。如果有的备件只有一个部门使用,那么把它们存放到现场也可以节省时间。

第六步:改进的设备管理

改进的设备管理有三个目标:

提高设备单个零件的可靠性。比如通过把经常产生故障的零部件更换成质量更好的零部件;

使用更长寿命周期的备件和易损件,比如通过选择另外的材料来提高其磨损性能;

提高设备效率(质量和产量),比如通过节拍时间的优化。

把设备的薄弱部位在其导致故障停机之前找到,这一点很重要。

第七步:计划的设备管理

在第七步中要把以前引入的计划设备管理的工作不断完善。以下问题可以帮助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

是否真正找出了那些消耗最多设备管理工时的设备?

设备的薄弱部位是否真正被排除了?

设备管理的信息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吗?

已经制订设备管理计划和标准了吗?

设备的可靠性、效率和可维护水平是否比以前有所提高?

设备管理部门的措施和工作流程起了多少作用?

设备修理和保养的时间是否能够继续缩短?

通过计划的设备管理工作是否可以继续节省其它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