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是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包括物流技术管理、物流质量管理、物流标准化管理以及物流成本管理等内容。
物流成本(Logisticscost)是指伴随着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物流成本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务。
—1—
物流成本的构成
业界普遍认同的一个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概念性公式为:企业物流总成本(Total Logistics Costs)=运输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库存成本(Inventory Carrying Cost)+物流行政管理成本(Logistics Administration Cost)。据经验估计,企业库存成本约为其年均存货价值的25%。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核算处理一般由专家根据企业历史情况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总和得出。
—2—
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是物流成本管理最基本的课题,其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从宏观的角度看,降低物流成本会给行业和社会带来三个方面的经济效益:一是如果全行业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费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该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增强。对于一个地区的行业来说,则可以提高其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
二是全行业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将导致物价相对下降,这有利于保持物价的稳定,相对提高国民的购买力。
三是物流成本的下降,意味着给整个社会创造了同等数量的财富,在物流领域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得到节约,从而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和消耗,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进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创建。
从微观的角度看,降低物流成本也会给企业带来三个方面的经济效益:
一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意味着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利润水平。
二是物流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增强了企业的产品价格竞争优势,企业可以利用相对低廉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并以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三是物流成本的下降,意味着企业可以用更少的资源投入和消耗,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进而推动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创建。
—3—
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和对策
(1)做好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首先,要建立健全降低物流成本的管理体制。要从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
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切入点。
其次,要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管理。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统计口径,进行全国范围的统计,设立行业与地区的物流成本数据库。在国家尚未出台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规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目标,制定一个试行的规划,利用规划对各相关部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
(2)要树立良好的物流成本管理理念
首先,要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即从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降低物流成本,要整合各项物流活动以实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对企业来讲,不能只片面的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原材料供应、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的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的降低。
我们可以通过发挥物流部门和其它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来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通过发挥物流功能要素的协同效应来降低物流总成本,即把运输、装卸、包装、储存、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各个功能的目标协同起来。
例如:运输成本可能不是最小的,或者库存成本不是最小的,但是,把运输和储存合起来的协同成本一定是最小的。
其次,要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企业员工对物流成本管理方式的理解和配合是保证物流成本管理顺利开展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广大员工增强物流成本管理的共识,仅有制度和条文,执行起来也难以奏效。
要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各流程节点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3)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和对策
1、采取全程供应链管理模式
企业应从过去只关注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转向关注从客户到供应商整个链条性能的“全程供应链”管理,协调与供应链内部其它企业(如供应商、零售商等)以及客户之间的关系,与供应商、销售渠道保持紧密的协作关系,加强在各个环节的协同,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成本最小化。
采取全程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缩短供应商到客户的“时间距离”,缩短从客户需求提出到满足客户需求的响应周期,大大减少缓冲库存成本,有效节约物流费用,降低物流成本。
2、降低运输成本
减少运输环节。运输是物流活动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涉及装卸、搬运、包装等多种环节,增加不少成本。因此,对有条件直运的,应尽可能采取直达运输,由产地直运到销地或用户,减少二次运输。同时,更要消除相向运输、迂回运输等不合理现象。
合理选择运输工具。运输工具的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便利性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目前多种运输工具并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根据不同货物的特点及对物流时效的要求,对运输工具所具有的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做出合理选择运输工具的策略,并尽可能选择廉价运输工具。
制定最优运输计划。在企业到消费地的单位运费、运输距离以及各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消费量都已确定的情况下,可用线性规划技术来解决运输的组织问题;如果企业的生产量发生变化,生产费用函数是非线性的,就应使用非线性规划来解决。属于线性规划性类型的运输问题,常用的方法有单纯形法和表上作业法。
注意运输方式。采用零担凑整、集装箱、捎脚回空运输等方法,扩大每次运输批量,减少运输次数。采用合装整车运输是降低运输成本的有效途径,合装整车运输的基本做法有:零担货物拼整车直达运输;零担货物拼整车接力直达或中转分运;整车分拆和整车零担等。
提高货物装载量。改进商品包装,压缩疏松的商品体积并积极改善车辆的装载技术和装载方法,可以运输更多的货物。
提高装载率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车辆载重吨位;另一方面是要充分使用车辆装载容积。具体的做法包括:组织轻重配装;对于体大笨重、不易装卸又容易碰撞致损的货物,如自行车、科学仪器等,可采取解体运输。同时加强计划工作,避免“货多车少”和“货少车多”的现象。
3、降低仓储成本
优化仓库布局,减少库存点,削减不必要的固定费用。目前,许多企业通过建立大规模的物流中心,把过去零星的库存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对一定范围内的用户进行直接配送,这是优化仓储布局的一个重要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仓库的减少和库存的集中,有可能会增加运输成本,因此要在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的综合角度来考虑仓库的布局问题,使总的物流成本达到最低。
采用现代化库存计划技术来控制合理库存量。例如,采用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2)以及准时制(JIT)生产和供应系统等来合理地确定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等每个物流环节最佳的库存量,在现代物流理念下指导物流系统的运行,使存货水平最低、浪费最小、空间占用最小。
运用存储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库存量,实现货物存储优化。货物从生产到客户之间需要经过几个阶段,几乎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存储,究竟在每个阶段库存量保持多少为合理?为了保证供应,需隔多长时间补充库存?一次进货多少才能达到费用最少的目的?这些都是确定库存量的问题,也都可以在存储论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方法是经济订购批量模型。
在库存管理中应用ABC分类管理法,做好库存物品种类的重点管理和库存安排,提高保管效率。ABC分类管理法符合“抓住关键的少数”、“突出重点”的原则,是库存成本控制中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常用方法:对于品种少但占用资金额高的A类货物,应该作为重点控制对象,必须严格逐项控制;B类物资则可以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而对于C类物资,一般只需要采取一些简单的控制方法即可。
4、借助信息化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提高信息的收集、处理、传播的速度以及信息的准确性,有效减少冗余信息的传递。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准确、迅速;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起物流经营战略系统,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通过将企业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做到用户需求信息在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企业充分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及时调整经营计划,避免无效作业,减少作业环节,消除操作延迟,从而在整体上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总之,物流成本降低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物流系统优化是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到企业盈利水平的重大问题,应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物流系统。同时,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在优化物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