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对城市、对国家发展有多重要?根据测算,制造业领域1美元的产值,会带动其他领域3.6美元的产出。在欧美纷纷提出“再工业化”,统领高端制造业,抢占未来新一轮制高点的关键时期,成都制造业该何去何从?
11月,成都编制完成了“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申报书,明确规划了成都的“三步走”战略,用十年时间完成从“成都制造”到“成都智造”的升级,成为领军中西部的先进制造业强市。
就在上周,工信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走进了布局在成都、代表全球先进水平的制造工厂探访。通过探访,专家组认为,成都高端产业集聚,人才优势突出,重视发展智能制造,政府支持力度大,制造业很有优势,发挥试点示范作用责无旁贷,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点赞成都的先进智能工厂:成都优势突出具有后发空间
11月24日,评估会前一天,为了真实了解成都的制造业,专家组对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作开展了现场考察。
被誉为西门子工业4.0样板的西门子成都工厂,是全球顶尖标准、先进制造的表现。
3000多平米的工厂内,三班倒的蓝领工人只有200余人。在这里,从原料到成品,几乎都是“智能”完成,立体仓库的机器人能实现零误差地取递物料,放至传送带。通过信息和数据的交换、计算,每10秒钟就可以生产一个产品,每年能生产5.5亿个元器件。
“智能化工厂的核心,并不是我们眼睛看到的机器和工人,而是通过软件控制的虚拟工厂。将订单的需求输入到软件中,会自动计算工序、材料等细节,流水线自动生产。”西门子成都工厂总经理李永利介绍,这里是世界上最低产品缺陷率的工厂之一,而且每一个不合格产品都全程可追溯,工厂产品合格率高达99.9986%。成都工厂已成为西门子在中国最大的数字化工厂,也是继德国和美国之后西门子在全球设立的第三大工业自动化产品研发中心。
与西门子相隔不远,成都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展现的“成都制造”也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公司全部依靠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生产出了国内首批4.5代0.7mm、0.5mm、0.4mm、0.3mm、0.2mm液晶玻璃基板,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实现了对下游产业链的国产化配套。
在代表着成都汽车制造业水平的沃尔沃成都工厂里,一条生产线可生产4款车型,其豪华轿车——S60Inscription,更是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打入美国市场的新时代,预计到年底累计出口将达到7000台。此外,专家组还考察了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沃尔沃汽车成都制造厂、成都科学城、成都天府软件园等。
“百闻不如一见,这一次收获很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德群表示,成都优势和特点突出,“我看了好几个城市,成都的人才、产业、军民融合、创新创业等方面优势突出,在成都试点示范中国制造2025,可以说意义十分重大。”
“成都很有必要试点,也具备试点的条件。”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顾问朱森第表示。
原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组长朱高峰院士则表示,成都具有人才资源、市场优势和后发优势,“随着技术条件改善、吸收先进城市经验教训等,成都具有后发空间。”
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成都制造”要重视融合发展
11月24日,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作评估会现场,成都又呈现了几组“重量级”数据:“十二五”时期,成都工业总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升为第6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4.4%,列副省级城市首位,拥有电子信息产业、机械产业、汽车产业、食品产业四个超千亿产业。
“各位专家,是否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院士,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组长朱高峰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成都制造”应该如何提升?专家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国产装备使用不多是国内制造业的共性。我在成都看到,有很多一流的产品,但也有很多国外装备和软件,这是大国,不是强国。”在李德群看来,创建试点示范城市就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举措,“希望通过试点示范,不仅看到工业产品有多一流,还能看到尖端的国产装备和国产软件。”
朱森第则建议成都重视融合发展,包括技术融合、研发应用融合、上下游融合、军民融合、与其他行业融合以及和其他区域融合发展。
走“并联式”发展道路,形成“1133”战略架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成都制造业已成为全市产业经济的“源”和“纲”,成都工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领先西部地区和发挥“首位城市”作用的主支撑。
创新试点怎么起步?试点示范“试什么”?成都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在编制过程中,着重解决四大问题。
在总体思路上,成都提出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以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为主线,打造现代新型制造业体系,实施军民深度融合体制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产业开放合作模式创新三个创新试点,健全人才支撑、政策支持、组织保障三大基础支撑,形成“1133”战略架构,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成为中西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样板城市,在成都平原经济区、成渝城市群、中西部城市甚至更大范围中形成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