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益生产体系中,库存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WIP)、成品库存三种类型。要进行库存控制,首先要实现在制品标准化。如果不控制在制品数量,导致现场到处都是在制品,那么发生订单的混乱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如何控制合理的在制品数量呢?
- 通过控制WIP控制生产周期
标准WIP指的是在单元内所需的最少WIP,主要包括:
1、生产必需的冷却、老化过程的WIP
2、流水化不彻底造成的单元间WIP
3、满足质量因素所需要的干燥过程的WIP
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控制在制品数量呢?因为WIP同其他类型的库存一样会带来库存的浪费,同时,控制WIP即是控制生产周期、控制生产进度,因此有必要加以控制。
根据利特尔法则:Lead Time=存货数量×生产节拍
可知:
生产周期与在制品数量成正比,在制品越多生产周期越长。
控制住在制品数量和生产节拍,就控制住了生产周期长短。
因此,控制在制品是很重要的,而且,在制品数量越少越好,最好是实现一个流。单元生产不是追求“一个流”吗?那么,只要简单地要求每个工序只保留一个在制品就好了,为什么还会存在制定标准WIP的问题呢?这是因为很多时候由于工艺的要求,做不到彻底的一个流。
- 控制老化工艺的标准WIP
有很多工艺要求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在制品,我们以其中的老化工艺为代表来计算合理的在制品数量。所谓老化工艺指的是当第一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由于工艺要求,在制品不能立刻转入下一工序,必须等待一定时间才可以。这段等待的时间,称之为“老化时间”。
老化工艺标准WIP的算法
为了求解标准在制品数量,这里先讲解过关于物流数量的表达方法。
对于物流数量,我们可以称之为480个库存、960个库存。也可以称之为1天的库存量、两天的库存量。这两种表达法是可以互相换算的。其中的关键就是生产节拍。例如,组装工序的生产节拍是1分钟组装一个产品,老化工序有480个在制品库存。那么,由于每天的时间是480分钟,因此,老化工序的库存数量刚刚好够组装工序生产1天。因此我们就可以说老化工序有1天的在制品库存。其中的转换公式其实是利用了利特尔法则,根据利特尔法则:Lead Time=存货数量×生产节拍,故存货数量=Lead Time÷生产节拍。因此,标准WIP计算公式如下:
标准WIP=老化时间÷生产节拍
例如,已知工艺要求老化时间为3小时,生产节拍为20秒。那么老化工序至少应该有多少在制品,才能满足工艺要求?计算方法是:标准WIP=老化时间÷生产节拍=3小时÷20秒=540个
答:标准的在制品应该是540个。
在这里要重点提出的是,标准在制品数量受生产中的实际消耗量的影响,而不是一味套用公式。比如工艺要求老化时间为20小时,生产节拍为1小时,工厂工作时间为8小时。按照公式计算需要20个标准在制品,而事实上,依照每小时消耗一个的速度,第一天只能消耗8个在制品,第二天又消耗8个在制品,第三天的头半天才把最后4个在制品消耗完。这样的话,老化工序的在制品实际在老化工序内停留了2.5天,等于60个小时,显然,这就大大延长了生产周期。正确的标准在制品数量应该是8个,因为虽然老化工序的老化时间是20个小时,可这20个小时里实际消耗量是8个。
具体如何灵活运用公式得出标准在制品数量,请参见华商永续首席精益生产专家孙亚彬老师新作《IE与单元生产》。
- 控制关键路径上的标准WIP
生产周期的长短与在制品数量息息相关,在制品越多,则生产周期越长,因此,单元生产采用一个流来压缩生产周期。在实践中发现,试图控制所有的工序都采用一个流作业是不现实的,试图什么都控制,实际就是什么都控制不了。因此,必须找到少数关键工序。
实施单元生产的目标是压缩库存、压缩生产周期,并不是所有的工序同时在控制生产周期的长短,事实上,我们总能找到少数关键工序,这些少数关键工序控制着整体的生产周期,这些少数关键工序就是关键路径上的工序。关键路径的生产周期决定了整体的生产周期。因此,为了缩短整体上的生产周期,我们就要控制关键路径上各工序的在制品数量,在这些工序上,我们要尽力推行一个流,至于其他工序,可以在布局、老化在制品数量上放松控制。总的控制原则如下:
·关键工序:集中控制,车间领导因该时时监控
·非关键工序:分散控制,采取员工自我控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