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已然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无论是传统实体行业,还是新兴互联网行业。
无论是规模庞大的集团公司,还是初创不久的创业公司。
降本增效已经成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抓手。
尽管这个目标看似简单,但在一些调研中,根据一线立项企业的真实反馈,却发现降本增效在实践中往往会变得异常艰难:
·有些企业虽然洞察到了降本增效这一经营手段,但却没有科学地制定与拆解降本目标,导致降本增效沦为口号无法推进。
·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降本增效的目标和计划,但推进过程中部门间没有打通和协同,导致成效不明显,可能成本是降了,但利润没有上升。
·有些企业虽然持续性地开展降本增效工作,但却没有系统性的框架和工具进行分析与改进,总是在单一方法下重复性施展,效率低下。
那降本增效怎样才能见效呢?
1
业财融合降本降费,研销协同增量增效
降本增效难以见效的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内部协同问题,业务与业务之间、业务与财务之间,尤其是业务与财务之间。
举个真实例子:
我们某家客户企业,过去几年中,在业务上一直进行规模扩张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拓展渠道等方式,快速提升了自己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但为了企业的稳健发展,去年开始决定立项做降本增效,却总是难以见效……
通过与客户的沟通,我们发现开展降本增效工作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数据难
业务部门原始数据收集不准确,业财数据口径不一致,导致财务部门帐算不清、算不准、算不快。缺乏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当然无法准确定位成本浪费的根源,更别提找到正确的降本路径了。
部门墙
“研发”与“销售”无法打破部门壁垒,没有充分沟通市场需求,导致研发做不出“好卖”的产品,销售自然也不能“卖好”产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流程僵
组织结构和流程僵化、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导致数据、目标、改善项目三者之间有断点,不能有效支撑和承接,无法快速响应和调整。
这就是业财脱节、研销分离所致。
调研显示,这种情况并非个例。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尝试剖析一下:
对业务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市场份额、销售增长。
追求业务扩张和创新。
因此在业务目标和绩效衡量的压力下,业务部门往往不会注重成本管控,甚至对降本增效抵触或忽视。
对财务来说,他们关心的又是什么?
成本控制、风险管理。
追求财务稳健和盈利增长。
很多企业会习惯性的把降本增效的重任一股脑的推给财务部门。
导致财务部门在本来就关注的成本控制、风险管理上更加小心谨慎。
但问题是,有时财务部门因为不熟悉业务流程,方案制定脱离业务场景,很有可能对销售增长造成阻碍,导致降本增效的目标变得事与愿违。
因此在不同的目标和绩效衡量下,业务和财务部门之间在降本增效上很容易缺乏共识和支持,导致降本增效方案难以得到全面认可和执行。
所以,降本增效想见效,各部门之间就必须要协同。
经营让企业走得更快。管理让企业走得更远。
2
“自上而下”是改革,“自下而上”是革命
在降本增效方案班现场,我们经常听到感慨:“降本增效这事还得是上面来带动。”
没错,降本增效难以见效,问题出在前三排,根源都在主席台。
降本增效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产、供、销、人、发、财”全价值链展开。
领导层不能只是充当决策者,更要承担推动者的角色。
要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同时,想让员工明确降本增效的目标和意义,认同和支持降本增效的理念和行动。
更需要管理层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文化。
一些典型例子:
2022年,在市场竞争、政策监管、用户需求等多方面的挑战下。
腾讯业绩增长放缓,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下滑。
在此背景下,马化腾亲自上阵,牵头推动腾讯集团降本增效。
主导腾讯组织架构、业务调整,同时引导腾讯文化变革,培养了员工和管理层的成本和效率意识。
在他的努力下,腾讯降本增效取得重大成功。
根据财报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腾讯总收入1499.86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258.38亿元,同比增长10%。
成效十分亮眼。
还有小米,在今年7月,小米集团成立了降本增效专项组,也是CFO林世伟挂帅。
由他负责全面推进降本增效工作,来对内部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和优化,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如果决心进行降本增效,领导层必须身先士卒。
只有当高层有了:1.愿景和目标;2.方法和工具;3.沟通和激励;4.要求与监督。
下属才能够做到:1.服从和执行;2.合作和协调;3.学习和改进;4.反馈和评价。
CEO+业务总监+财务总监。
领导层牵头,业财协同,达成在降本增效中的共识。
3
最后
降本增效是企业改善经营的强有力举措,但做到并非轻而易举。
必须始终坚持业财融合、自上而下的核心理念。
必须不断摸索科学方法、落地工具。
从而在降本增效上取得长足进步。
华昊企管主要开展精益生产、精益TPM管理、5S/6S现场管理、五星班组、成本管理、品质管理、效率提升、人才培养等项目的导入,帮助企业完成精益变革,提升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