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22932766 实战型精益管理咨询专家,聚焦于企业的提质、增效、降本、创新,促进企业永续经营
精益生产咨询

车间管理的“三定三检”,堪称现场管理“神器”!

来源:华昊企管   发布时间:2024-11-28

车间班组日常生产检查中,常有这样的对话:

——“物料怎么还没有挂标识啊?”

——“正准备挂呢!”、“太忙了,忘了,马上挂”......分享车间现场管理神器“三定三检”,助力解决车间物料的管理混乱现状。

一、三定管理

1、什么是“三定”?定品种、定位置、定数量。定点(定置):规定现场所有物品放置到合适的位置。定容(定物):对现场物品放置到固定容器、区域内等,并进行标识。定量:核定区域堆放物品的数量。

讲白了,就是什么样的物品多少数量放在什么位置,这就是三定的定义。它是“5S”工作中整顿工作的工作原则,也是坚持整顿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


2、为什么要推行“三定”?每个物品都有一个放置的地方,每件物品都放在它应该放置的地方,每件物品的放置地方都要有明确的标识”。将需要的物品合理放置,加以标识,以便于任何人取放!


3、“三定”的基本原则:

①位置原则:物品的放置场所100%设定,易放、易找、易管理。

②数量原则:要定出最高量和最低量,以满足基本要求的少量化原则。

③标识原则:一对一标识,标识方法全公司要统一。


4、定置管理的要领:定置管理图,定置管理图是现场定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对现场进行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人、物、场所关系之后制定的管理图,是日常整理、整顿工作的依据,车间、班组必须都有定置图。


其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车间定置管理图:包括班组区域位置、通道、物流路线、运输链、在制品周转地,供水点、加油点、铁屑和垃圾存放点等。 
班组定置管理图(含库房):包括设备、工艺流程、物流路线、操作工位、工位器具、工具箱、工装架、辊道、运输链、废品箱、铁屑箱、在制品固定存放地、信息治理点、工作角、库房零件(物品、物资)摆放定位等。
定置图比例:车间为1: 100-500;班组(含库房)为1:100-300。 
定置图绘制应遵循的原则:

  • 现场中的所有物品均应绘制在定置图上;
  • 定置图绘制以简明、扼要、完整为原则,物形为接近实物,区域划分清晰明确;
  • 定置图应按要求绘制,但随着定置关系的变化而进行修改,保持图与现实物相符
  • 定置实施必须做到:有图必有物,有物必有区,有区必挂牌,有牌必分类;按图定置,按类存放,账(图)物一致。 

5、“三定”常见问题有哪些?

① 现场未进行彻底的整理,现场存放不必要的物品;

② 未能按照工艺顺序、同类摆放原则摆放物品,造成不必要的寻找与移动;

③ 没有根据生产情况确定合理的库存量,导致物品位置摆放经常变动;

④ 物品未按要求摆放到对应的位置。


6、如何解决?

① 按照“三定”原则进行彻底整理,根据使用频率、确定现场摆放物品的种类;

② 一线员工参与确认现场物品摆放位置,使物品摆放更契合生产实际;

③ 设计物料数量上下限时,严格明确物料摆放数量,当现场物料超过数量,无法定制摆放时,将多余物料放置于暂存区,查找形成异常的原因,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

④ 标志明确,方便实用,确保物品与标识一致,定期检查,不断改善,形成习惯。

二、三检管理

1、什么是“三检”?“三检”是指“自检、互检、专检”,也就是实行装调工自检、装配工之间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
自检:装配工在装配过程中严格按照装配作业指导书要求规范操作,完工后按照工艺要求对装配状态进行自主检查,并按照要求填写相应记录。
互检:后序装配工对同工位或前面工位装配工装配内容或检查项的二次检查确认。
专检:检验员按照检验作业指导书对产品状态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测量,并填写相应记录。


2、“三检”的特征

(1)自互检作业内容是唯一确定的;例如:A员工装配门锁,互检门限位B员工装配锁住,互检逆变电源C员工装配逆变电源,互检门锁、锁住D员工装配雨刮上线,互检雨刮分装E员工装配直通,互检雨刮上线F员工装配工具箱盖板,互检直通

(2)自互检人员是唯一确定的(自互检人员是相邻工序装配工,并封闭在班组内部);

(3)自/互检作业步骤、标记方法是唯一确定的。

三、“三检”的步骤

(1)自检七步法:“对、看、装、紧、测、标、签”;

(2)互检三步法:“摸、看、标”。车间现场管理就是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信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从而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华昊企管主要开展精益管理、精益生产精益TPM管理5S/6S现场管理五星班组管理成本管理品质管理效率提升、人才培养等项目的导入,帮助企业完成精益变革,提升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