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推行全员生产维护(TPM)活动时,跨部门沟通协作的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 TPM 活动的成效。
许多企业在实施 TPM 过程中发现,即便引入了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和方法,如果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TPM 活动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一、跨部门沟通协作在 TPM 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TPM 强调全员参与,这就意味着设备管理不再是设备部门的 “独角戏”,而是需要生产、质量、工艺、采购等多个部门协同作战。
生产部门最了解设备的日常运行状况,能及时发现设备的细微异常;质量部门则可以从产品质量波动中,反推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工艺部门能够基于生产工艺要求,为设备维护提供专业指导;采购部门则负责保障设备维护所需物资的及时供应。
只有各部门充分沟通协作,才能全面、及时地发现并解决设备问题,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跨部门沟通协作常见问题剖析
1. 信息壁垒:
不同部门往往只关注自身业务,缺乏主动分享信息的意识。例如,生产部门发现设备有轻微异响,但未及时告知设备部门,导致小问题演变成大故障,影响生产进度。
2. 目标差异:
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不同,导致目标不一致。设备部门追求设备的稳定运行,而生产部门更关注产量,这种差异可能引发矛盾,阻碍 TPM 活动推进。
3. 沟通渠道不畅:
缺乏统一、高效的沟通平台,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部门之间的沟通可能依赖口头传达,容易出现信息遗漏或误解。
三、构建高效跨部门沟通协作机制的策略
1. 建立跨部门 TPM 小组:
由各部门选派代表组成 TPM 推进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 TPM 活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通过小组协作,打破部门壁垒,促进信息共享。
2. 统一目标与绩效考核:
制定与 TPM 活动紧密结合的企业整体目标,并将跨部门协作指标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体系。例如,将设备综合效率(OEE)作为共同目标,促使各部门围绕设备管理形成合力。
3. 搭建信息化沟通平台:
利用企业微信、钉钉等办公软件,建立 TPM 活动专属沟通群组,实时发布设备运行数据、维护计划、故障信息等。同时,引入设备管理系统(EMS),实现设备信息的集中管理与共享。
4. 开展跨部门培训与交流:
组织各部门员工参加 TPM 知识培训,使其了解 TPM 活动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及与其他部门的关联。定期举办跨部门经验分享会,增进部门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四、成功案例分享
某制造企业在推行 TPM 活动初期,各部门各自为政,设备故障频发,生产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建立了跨部门 TPM 小组,每周召开例会,共同分析设备问题及改进措施。
同时,搭建了设备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与信息共享。通过这些举措,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大幅缩短,生产效率提高了 30%,产品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TPM 活动中的跨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只有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目标一致、协同作战,才能充分发挥 TPM 的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在 TPM 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