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推行精益生产时,总是对精益的各项工具(看板管理、现场管理、标准作业、单件流等等)特别感兴趣,对工具使用的各种细节也想掌握的很清楚。就像我以前的单位,很重视精益生产,派了一大批中高层领导去到日本研学,现场学习丰田生产方式,回来后制定了很多推行计划,也将丰田TPS的各项工具导入进来了,实际在推进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5S管理,现场有了一定的改观:物品摆放有规则了,各个区域贴了标识,车间颜色统一了,地面干净了),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改善工作也没有持续推行下去。
是不是精益工具只能在丰田起作用,引入到自己的公司就没有用了呢?有不少人误认为,只要引入丰田生产方式的工具,公司就能大幅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并形成改善文化。
其实,精益工具,用汽车来比喻的话就像是F1赛车。的确,如果只是在直线跑道上行驶的话,也许像平时那样,只踩油门也能跑出一般汽车无法比拟的速度(改善效果)。可是,实际的赛车跑道并不只是直线的,有各种各样的弯道、斜坡(自己公司所处的商业环境),还有能够熟练转弯的驾驶员(应用者)的技术(意识与管理、改善能力)左右着比赛的结果(商业成功)。
而且不仅是驾驶员,和一般汽车完全不一样的F1是,只有在具备机械、材料、电气等这些方面技术能力强(改善力)的工作人员(管理层)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够参与的团队竞技项目(商业竞争)。依据其他参赛队组(竞争对手)的方式、策略、天气(经营环境)等情况,工作人员(管理者)要做出最适宜的调整(改善),才有可能在比赛当中取得胜利(改善成果)。如果忽略这些事情,不配置机械、电气等工作人员以及专门驾驶F1的队员,即使是开最好的F1赛车也不能取胜,还很可能因为驾驶技术和车体性能的欠缺等造成事故(改善逆效应)。
综上所述,看板管理、现场管理等精益工具也只是工具,不去培养能够掌握运用它的人员,是不会产生很大的效果的。不仅要引进符合自己公司体系的工具以及改善工作本身,同时还要培养、训练应用它的人员,此外还必须有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这样做以后,才能达到精益生产该有的效果。
请先 后发表评论~